一、 “泉州广电事件”中值得关注的三个焦点
看电视只能购买有线电视公司提供的机顶盒,这件事已经深入到中国老百姓的脑海中。强制捆绑机顶盒所引发民众不满的报道也很多。国家工商总局发出《关于集中整治不正当竞争突出问题的通知》,部署开展重点整治公用企业等行业和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行动。其中包括,有线电视台强制或变相强制用户接受其不必要的服务或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利用电视信号载波及发送的独占地位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强制收取用户未使用有线电视前的不合理费用等行为成为该通知的整治重点。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泉州广电捆绑销售案,在经过了对泉州广电的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现在又进入泉州广电对泉州工商的行政诉讼阶段,泉州广电涉嫌捆绑销售机顶盒案格外引人注目。针对这次泉州广电行政诉讼中的3个焦点分析如下:
[焦点1]泉州广电是否限定用户只能购买其仓库中的机顶盒?
广电方面辩称“泉州市工商局将仓库系统混同为用户管理系统(BOSS),原告为用户办理开户手续、进行配对识别时依据的是BOSS系统的机顶盒信息,而非仓库系统。”这里就有一个疑问,BOSS系统中的机顶盒数据是从哪里来的?一定是仓库中的,这显然是在玩文字游戏。
[焦点2]泉州广电是否限制机顶盒经营者公平地参与销售?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泉州分公司辩称:采购机顶盒时,已向所有符合技术规范品牌的有线电视机顶盒厂商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条件,并未限制或禁止任何一家符合技术规范品牌的厂商参与投标的行为。
泉州本地就有好几家机顶盒生产厂家,他们完全可以提供物美价廉的机顶盒。但广电在采购机顶盒时设置的一些不公开的技术条件,连这些自家门口的机顶盒厂家都无法生产适合其规范的机顶盒。这种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行业内的人都很清楚,很多地方广电机顶盒的采购涉及很多利益因素,以致广电机顶盒售价远高于其它机顶盒。其它物美价廉的机顶盒不能用来接收广电节目,剥夺了消费者自由选择机顶盒的权利。于是,对广电服务不满的用户纷纷开通网络电视或者IPTV。
[焦点3]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是否可以“机卡分离”?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泉州分公司辩称: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不同于手机等“机卡分离”标准已出台的通用商品,这是我国控制舆论和信息安全的措施之一,也是目前前端节目与信息传输对有关技术的要求。我们目前仍未发现哪个国家愿意将国家舆论工具的传输技术放开,因此被告要求原告纠正的行为在客观上无法纠正。
早在2014年1月14日,泉州广电委托代理人与泉州市工商局组织召开听证会。当事人在听证会上提出,机顶盒和智能卡一一配对后提供给用户,是广电网络现有技术局限的要求。既然是技术局限,国家就要集中主要力量,克服技术难题,而并非由于自身技术体制原因,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利用此技术局限来垄断销售机顶盒,这显然就违反了有线电视作为公共服务的初衷。因此,此次案件中将机顶盒作为控制舆论和信息安全措施的理由太过牵强。同时,国家广电部门通过创新性技术难道就无法消除这一弊端,真正为广大人们群众着想?而不是以安全为由,以掩盖其垄断销售。
整个案件的焦点就是广电对机顶盒的捆绑且高价垄断销售。我国有线电视用户高达2.3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达到1.7亿。据泉州本地的一个生产机顶盒的厂家介绍,广电机顶盒生产成本不到200元,而销售价格却高达500元以上,广电还要收取收视费,两方受益。作为网络运营商,其价值是为尽量多的用户提供服务,依靠用户规模赚钱。移动运营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移动运营商不但不赚手机的钱,而且还用话费补贴,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该网络,而不是利用政策垄断获利。看电视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将用于这种服务的机顶盒成本降低,以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而不是变成公共服务部门获取垄断利益的工具,这方面泉州工商局已经带了一个好头。
对政府的行政处罚决议不满,又通过了行政复议,泉州广电还是不服,进而状告工商局,可以确定泉州广电有其难处。广电到底应不应该捆绑销售机顶盒,让我们拭目以待!
二、 7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全部开通
工信部去年10月宣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基础上,在成都、武汉、西安、沈阳、南京、重庆、郑州7个城市增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截至到目前,这7个新增城市均已作好开通准备。
下一步工信部的工作重点是优化网络互联架构,促进网间互联互通,深化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推动将宽带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完善宽带普遍服务统筹机制,强化宽带服务的市场跟踪。
按照工信部目标,未来1到2年要完成新增7个骨干直联点的设立工作并投入运行;完成总共不少于700G的骨干网间互联,基本消除网间通信质量障碍;骨干网络节点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相关网间通信质量监测、应急保障、安全运行维护及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等配套系统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截止今年6月底,我国光纤接入用户达到5393万户,8M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30%。3G基站超过117万个,用户已经达到4.7亿户。4G基站超过40万个,用户达到了1397万户。3G和4G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重接近40%。互联网网间互联带宽达到134G。
三、 超过500万户 江苏全省IPTV用户再创新高
电视频道原创IPTV是基于宽带网络的在线电视播放平台,也是在三网融合新政策中,重点发展的对象,目前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IPTV的建设工作。除了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其实在一些二线城市,IPTV也是有着很快的发展步伐。
江苏IPTV目前为用户提供了72套标清直播频道、10套高清直播频道、20套轮播频道。总体上看来节目频道总是高达102套电视频道,可以满足用户的观看需求。而除此之外,在VOD点播方面,还带有数十万小时节目库。在节目内容方面,则涵盖了包括电影、电视剧、新闻、少儿、娱乐等多达16种节目播出类型。而相关数字显示,截止到今年7月,江苏IPTV系统新平台发展用户270万,总用户达到500多万。
不过面对有线电视市场的激烈竞争,基于宽带互联网的ITPV必须要有自己的闪光点才能赢得更多的用户。不然用户依然会钟情传统有线电视的内容。因此,未来IPTV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依然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四、 未来三年PON需求稳定增长
2002年开始制定EPON标准,2005年日本率先规模部署。到2009年中国市场开始起步,目前大约发展了5000万户。从全球来看,十年时间发展了1亿光接入网用户。
过去十年对整个光接入网产业链,包括运营商、设备商和器件商,都有一些困扰的地方。首先是EPON/GPON标准之争。EPON便宜,GPON功能更强,中国先是发展EPON,2011年时80%都是EPON产品。现在GPON已经占到优势地位,从整体数量上看几乎平分秋色。
此外,EPON应用到底应该采用FP还是DFB激光器,中国并没有很严格的标准,现在基本都接受了FP;GPON应用先采用BH结构,到逐步接受激波导,以及隔离器到底要不要采用。这些问题的出发点主要在于降低PON的成本。光接入网终端开始逐步向ONUBOX切换,BOB方案大行其道。
目前整个光接入网市场已经很大,今年虽然受到LTE的冲击,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投资有所减少,但由于中国移动获得了固网牌照,在光接入网加大了投资力度,今年市场比去年还是有所增长。整体来看,未来三年的需求不会下降,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NGPON受到LTE影响较大,发展不及预期。但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变,估计明年下半年会上量。
五、 四川IPTV用户达310万,年底将达450万
2013年以来,四川公司多方筹措资金38亿进行光网改造,提升网络基础能力,目前光网端口能力达到1000万,覆盖1600万户家庭,全省所有城区及一二类场镇实现95%光纤覆盖,截止今年7月,光纤用户达450万,光网用户占比超过50%,预计到今年底光纤用户将超过600万。
同时,在光网优势上,四川iTV业务得到大力发展,目前全省iTV用户达到310万,并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年底将达450万用户。
在互联网电视发展受阻的今日,对IPTV业务的年发展来说机不可失。
六、 网络新媒体蚕食电视销售 传统广告支出或被截流
网络新媒体的崛起,导致美国电视用户下滑,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在网上消费视频内容,广告业者则紧随潮流减少电视广告的支出,这让美国电视行业十分担忧。
自金融危机后,美国电视行业的提前售卖广告首次出现下滑。这是2009年以来,公共和有线电视网的提前广告年度销售首次出现下滑。公共电视网的广告销售受打击最深,下跌了7.7%,有线电视网下滑了4.7%。造成这一情况的部分原因归咎于新型数字媒体竞争对手的出现,它们开始从电视那里攫取市场份额。
根据eMarketer的数据,在广告支出方面电视依然占据大头,为38%。体育和颁奖礼等直播节目可以持续吸引大量观众,以世界杯为例,全美有2650万用户观看,去年艾美奖颁奖礼的全美观看人数也达到了1760万人。
但是随着消费者开始转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观看视频内容,广告商们也紧随其后,带动了数字广告支出的增长,使得电视广告销售遭遇困境。
有线电视网的订阅人数也在减少,很多人都转向了Netflix、Hulu和亚马逊等网上流媒体服务。莱彻曼研究集团分析师布鲁斯•莱彻曼(BruceLeichtman)注意到,现在全美有更多的人订阅宽带互联网服务,而不是有线电视服务。
但Pivotal研究集团的布莱恩•维塞(BrianWieser)却认为电视行业的担忧根本没有必要。近年来广告预付市场的销量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增长,导致人们的期望不切实际,但电视仍然是基本的广告工具。作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并没有很多可以替代电视的优质内容,因此广告支出的大规模转移不可能发生。
版权所有:中国·永乐高(ylg888888-VIP) 地址中国·永乐高(ylg888888-VIP)
电话:0571-88936068 E-MAIL:sales@gdkj.com.cn 网站备案:浙ICP备14005034号-1 技术支持:杭州网络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