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宽带中国”战略呼之欲出 拟加强政策协调
21世纪,宽带接入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运输、水力、能源同样重要。宽带作为战略性基础设施,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社会生产率、提升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宽带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目前工信部已在全国积极组织开展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加强云计算产业的统筹规划,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当前国外政府对宽带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为资金支持,如美国政府投资72亿美元用于宽带发展;二为资源保障,美国制定了频谱路线图,提出新增500M的无线频谱资源配置计划,而欧洲主要国家均开始为下一代移动通信分配数字红利频谱资源;三为创新模式,由政府引导性投入与市场化机制相结合,通过新型的公私合伙制(PPP)模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建设下一代高速宽带网络,例如澳大利亚建设国家宽带网络;四为提升居民使用能力,例如韩国在成年人中免费推行cyber21培训计划。
尽管我国宽带网络覆盖范围、普及水平、网络能力等在不断增强,但与国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并有进一步拉大的危险。
数据显示,我国宽带普及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24.2%的普及率;截至2012年6月,我国92.6%的固定宽带用户接入速率达到或超过2Mbps,但远低于发达国家20Mbps的接入水平;区域和城乡宽带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宽带普及率落后东部6个百分点,农村落后城市12个百分点;同时产业链上游对国外领先企业依赖度高,在自主创新和配套能力建设方面仍有待加强。
虽然政府、各界专家对宽带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并从去年开始,政府积极给予宽带发展政策支持,不仅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多个行业规划部署宽带建设,还在今年5月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宽带中国”工程计划,但作为“万众期待”的“宽带中国”国家战略却迟迟未出台。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宽带中国”战略建议已于近期提交至国务院,相信距离正式文件的发布已为时不远。该战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牵头,会同科技部、财务部、环保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广电总局等组织成立的战略工作组及研究专家组负责。
在研究制定“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中,拟加强政策协调,以推动解决若干宽带发展难题。在加强组织引导、完善制度环境、加大财税支持、规范建设秩序、统筹频率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网络优化升级、提高应用水平、产业链协调发展、增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现阶段主要存在对宽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统一;缺乏宽带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政策措施不完善,缺乏有效衔接;市场环境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有待创新等四个主要症结。宽带的发展仅依靠市场力量仍不足够,在企业继续加大投入建设的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需要给予政策支持,以逐渐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宽带中国”战略正式出台前,工信部便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作为“宽带中国”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和前奏,目前宽带普及提速工程进程已超预期。一是在速率提升方面,截至2012年6月(下同),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比例达到54%,已完成全年50%的任务目标;二是在网络覆盖能力方面,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2500万户,完成全年3500万目标任务的70%;三是在宽带用户发展上,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家庭超过1100万户,完成全年2000万目标任务的55%;四是单位带宽资费水平相比去年年底下降了18.7%。
与此同时,为加快宽带中国建设,工信部还积极开展了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演进的工作,未来将开展公众网络和网站IPv6改造,并营造有利产业环境。在2011年末《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实现IPv4与IPv6主流业务互通,网络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下降40%以上的目标,以及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分为“商用试点”、“全面商用”两个阶段的路线图。
二、 湖南三网融合初显成效 农民也能WIFI上网
作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的开慧镇,按照《湖南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紧密合作,按照“一乡(镇)一网络”的业务管理模式,建立“有线宽带到村,无线宽带到户”的农村互联网接入模式,把全省两千多个乡镇和湖南12396农村信息化总平台联接起来,真正实现“平台上移,服务下延”。
建设农村无线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是为了解决偏远农村农民的上网问题,是无线城市向农村的延伸。目前开慧镇已建立一个中心机房,三个覆盖基站,95%的农户都能低成本接入互联网。
这种超级WIFI的速度约相当于2M宽带网络,正式商业运作后,农民每年仅需600多元便可享用。通过无线宽带互联网,农民不仅能够享受互联网的服务,还能享受三网融合条件下的IPTV和网络互动电视服务等。
三、 山东广播电视台与联通签约 打造手机新媒体
9月19日,山东广播电视台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在济南举行山东手机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山东手机台是山东省最大的无线全媒体平台,是山东广电优质内容资源在手机端拓展、传播及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现。山东广电与山东联通双方依托于山东手机台这个全媒体平台,将整合媒体资源和通信资源,建设和运营一个山东省内新型知名媒体,共同推动山东省文化产业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与时俱进,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精神文化产品。双方战略合作的形成,将有助于使山东省内广大手机网民通过联通WCDMA3G高速网络,欣赏山东手机台精彩内容,获得更佳的体验感受。
山东广播电视台牢牢把握住政策和产业方向,在手机端打造“山东手机台”无线全媒体平台,并在国家广电总局支持下,获颁全国手机电视内容和运营牌照。山东手机台拥有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手机阅读、手机音乐、短信互动、微博等多项业务和产品,不仅聚合了山东广电、山东十七地市广电频道的最优质内容,还在不断优选集成国内外影视剧、小说、音乐、动漫、游戏等手机网民喜爱的内容,为用户打造个性化、全方位的视听全媒体。
山东联通拥有全省最大的宽带互联网网络,经营最成熟的WCDMA制式3G网络。近年来,充分发挥综合业务运营优势和信息化先导优势,在为广大用户提供传统通信运营服务的基础上,立足IT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宽带互联网建设,积极研发基于不同行业应用的综合信息化产品,目前拥有全省90%以上的互联网基础资源,累计为政务、医疗、教育等30多个行业提供了2000多种信息化解决方案、涉及35万家单位客户,有力推动了全省信息化建设步伐,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和服务资源。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推广,在视频应用、手机游戏、手机支付等方面开发了诸多典型应用,目前服务的移动和宽带互联网用户超过3600万,其中手机阅读、手机视频、无线音乐类用户超过1000万。
前期,山东联通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互联网电视、新媒体业务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在IPTV、三网融合等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有益进展。
此次“山东手机台”业务的合作开通,是双方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需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互利共赢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双方共同探索“三网融合”产业模式的一次全新尝试。通过合作建设“手机台”这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无线全媒体平台,将3G网络资源和媒体资源进一步整合,共同开发省内新媒体市场,向社会大众提供优秀健康的手机电视节目,实现文化传播的移动化、分众化,形成和谐、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推动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创新与繁荣作出贡献。
四、 河北广电携手河北移动助推河北三网融合
9月20日上午,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在石家庄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河北三网融合进程。
河北广电网络集团和河北移动将根据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关要求,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提升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业务拓展为出发点,在三网融合、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渠道共享、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
在目前市场竞争更加多元、更加复杂的形势下,广电网络与移动通信开展互惠互利的深度合作,整合分享各自最具优势的行业资源,积极开展三网融合业务及信息化服务,将对加快发展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三网融合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五、 63.1%的韩国人用平板电脑看影视
据韩国市场调查企业Trend Monitor9月20日发布的对1000名19岁以上拥有平板电脑的成年人调查结果显示,42.6%的调查对象表示使用了平板电脑以后台式电脑使用量随之减少。
42.4%的调查对象的MP3使用量和31.1%的调查对象的笔记本的使用量均出现了减少,此两种数值均超过了30%,并且23.9%的调查对象对手机的使用量也有所减少。只有7.3%的人表示对其他数码产品的使用频率没有减少。
除了数码产品以外,看电视(38%)、读书(36.8%)、看报纸(33.8%)等活动也有所减少,24%的调查对象表示,熟人之间对话也有所减少。
此外,也有12.6%的人表示,在使用完平板电脑以后跟朋友聊天有所增加,同时也有人表示,增加了很多使用平板电脑读书(12.3%)、看电视(11.6%)的时间。
其中,使用平板电脑最多的为看电影电视(63.1%),其次分别为查看电子邮件开展个人业务(57.7%)、社交网络(SNS)(47.4%)、看书(44.6%)等。
此外,苹果ipad拥有者认为综合信息(55.5%)及设计(51.6%)较为重要,三星GalaxyTab拥有者表示更加看重实用度(70.5%)及价格(61.9%)。
版权所有:中国·永乐高(ylg888888-VIP) 地址中国·永乐高(ylg888888-VIP)
电话:0571-88936068 E-MAIL:sales@gdkj.com.cn 网站备案:浙ICP备14005034号-1 技术支持:杭州网络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93号